玖玖玖免费观看视频-玖玖玖精品视频免费播放-玖玖精品在线视频-玖玖精品在线-亚洲播播-亚洲波多野结衣

>>您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本網推薦
閩寧奮進新征程 攜手建功新時代
2022-03-09 15:02:52   
2022-03-09 15:02:52    來源:寧夏日報

  編者按

  跨越祖國大地2000余公里,在歷史坐標中延續26年,閩寧協作成為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一個生動例子。在中國脫貧攻堅的恢宏歷史中,一段山海情,為中國特色減貧事業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書寫了值得歷史鐫刻、值得時代銘記的動人注腳。

  26年來,閩寧兩省區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砥礪前行,始終堅持“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合作機制,“把建立長效機制作為前提、把解決貧困問題作為核心、把產業帶動扶貧作為關鍵、把改造生態環境作為基礎、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根本”等思路舉措,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山海見證,時光親歷。翻越了脫貧路上最后一座大山,山海情,情未了。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寧夏日報報業集團與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傾情聯動,分別采訪閩寧兩省區的代表和委員,共同聚焦閩寧協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為開創高質量發展的閩寧協作新局面建言獻策。

<p>  隆德縣六盤山工業園區。隆德縣引進福建康業投資有限公司,2012年以來,先后投資5億元分期建設閩寧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 本報記者 黨碩 攝</p>

  隆德縣六盤山工業園區。隆德縣引進福建康業投資有限公司,2012年以來,先后投資5億元分期建設閩寧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記者 黨碩 攝

  人物檔案

  楊青,永寧縣閩寧鎮黨委副書記、閩寧鎮原隆村黨支部書記

<p><span>  人物檔案</span></p><br/><p><span><br/><span>  楊青,永寧縣閩寧鎮黨委副書記、閩寧鎮原隆村黨支部書記</span></span></p><br/><p>  2018年11月,我被組織安排到閩寧鎮工作,這也讓我有幸見證并參與了閩寧協作。在閩寧鎮的幾年里,我與福建援寧工作者和閩寧鎮干部群眾攜手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我們共同取得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p><br/><p>  目前閩寧鎮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移民群眾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村村有產業、戶戶能致富”,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初的500元提升到現在的16098元,昔日杳無人煙的“干沙灘”變成百姓富裕的“金沙灘”,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大家感恩我們偉大的黨、感謝我們的總書記。</p><br/><p>  這次全國兩會,我希望代表委員帶去我們的心聲:從政策上聚焦“民富、業興、人旺、宜居”,推動閩寧鎮產城人融合發展,讓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閩寧鎮移民群眾致富賦能添力,讓我們在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答卷。(本報記者 李錦 秦磊 張濤 文/圖)</p><br/><p></p>

  2018年11月,我被組織安排到閩寧鎮工作,這也讓我有幸見證并參與了閩寧協作。在閩寧鎮的幾年里,我與福建援寧工作者和閩寧鎮干部群眾攜手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我們共同取得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

  目前閩寧鎮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移民群眾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村村有產業、戶戶能致富”,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初的500元提升到現在的16098元,昔日杳無人煙的“干沙灘”變成百姓富裕的“金沙灘”,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大家感恩我們偉大的黨、感謝我們的總書記。

  這次全國兩會,我希望代表委員帶去我們的心聲:從政策上聚焦“民富、業興、人旺、宜居”,推動閩寧鎮產城人融合發展,讓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閩寧鎮移民群眾致富賦能添力,讓我們在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答卷。(記者 李錦 秦磊 張濤 文/圖)

  人物檔案

  賴瑞云,2021年廈門援寧專業技術人才,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果樹栽培和植物種苗快繁技術研究,現在閩寧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掛職

<p>  人物檔案</p><br/><p>  丁學林,同心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p><br/><p>  2016年,我參與到閩寧協作工作中,通過這幾年同心縣的發展變化,真正感受到了“閩寧一家親”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一份真正的手足情。</p><br/><p>  2021年是莆田市對口幫扶同心縣的第一年,莆田援寧干部全身心投入真抓實干,全面或超額完成兩省區確定的10項目標任務。</p><br/><p>  今年,我們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提升產業水平上持續發力,用好閩寧對口協作平臺,立足同心資源稟賦,圍繞“8+1”重點產業,持續在建鏈強鏈上下功夫。在深化勞務協作上行穩致遠,拓寬就業渠道,積極開展就業培訓,提高培訓針對性、實用性,切實提升就業率。堅持優勢互補,著重在產業發展、勞務協作、消費幫扶、醫療教育等方面加強協作。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閩寧之手,只會愈握愈緊!相信隨著協作方式的升級,“山海情”一定會有更加精彩的續集!</p><br/><p>  (本報記者 馬忠 文/圖)</p><br/><p>  人物檔案</p><br/><p>  鄭開煌,寧夏閩強塑業有限公司負責人</p><br/><p>  又到春暖花開時,春耕陸續開始,隆德縣的玉米、土豆和冷涼蔬菜種植都急需薄膜。目前,公司的10臺機器全部運轉,每天生產20噸薄膜。</p><br/><p>  2016年,我來到隆德縣工業園區投資創業,得益于閩寧協作、得益于寧夏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讓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當初選擇來隆德,既是響應閩寧協作的號召,也想著把產業落戶到隆德,把技術帶給隆德百姓。經過6年的發展,現在公司每個崗位的骨干都是隆德人,公司已經徹底融入隆德的經濟發展中。目前公司招聘了當地22名工人,工人每月工資都在5000元以上。我熱愛這片土地,寧夏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的家人都已定居隆德,3個孩子也在這里上學。</p><br/><p>  作為一名閩寧協作企業負責人,促進兩地協作、助力鄉村振興是我不變的初心,希望更多的福建企業家來到寧夏這片熱土投資創業。</p><br/><p>  (本報記者 馬忠 文/圖)</p><br/><p>  人物檔案</p><br/><p>  陳振能(左),彭陽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p><br/><p>  2021年7月,組織安排我到彭陽縣掛職工作,讓我有幸成為閩寧協作的一員,能夠在新發展階段推動閩寧協作

  來到閩寧鎮掛職,我看到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給移民群眾帶來的改變,看到了移民群眾實現了物質和精神雙豐收,令我備受鼓舞。“援寧”是一份責任,是組織賦予我的厚愛與重托,更是受援地人民的信任和期待,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歷練。

  我要珍惜機會,承擔起專技人才的責任和使命,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通過閩寧協作的平臺,把福建先進的農業栽培技術和農業科技項目引入閩寧鎮,做大做強閩寧鎮特色農業產業,助力閩寧鎮鄉村振興工作發展。

  這次全國兩會,我希望代表委員帶去我的心聲:為閩寧鎮多引進一些“珍”“稀”“特”植物新品種,例如臺灣香檬、臺灣果桑、番石榴、火龍果等,除傳統的生產種植外,還可以結合閩寧鎮的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研學、采摘、提取、加工等多元方式,延伸產業鏈,促進經濟發展及群眾增收。(記者 李錦 秦磊 張濤 文/圖)

  人物檔案

  丁學林,同心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

  2016年,我參與到閩寧協作工作中,通過這幾年同心縣的發展變化,真正感受到了“閩寧一家親”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一份真正的手足情。

  2021年是莆田市對口幫扶同心縣的第一年,莆田援寧干部全身心投入真抓實干,全面或超額完成兩省區確定的10項目標任務。

  今年,我們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提升產業水平上持續發力,用好閩寧對口協作平臺,立足同心資源稟賦,圍繞“8+1”重點產業,持續在建鏈強鏈上下功夫。在深化勞務協作上行穩致遠,拓寬就業渠道,積極開展就業培訓,提高培訓針對性、實用性,切實提升就業率。堅持優勢互補,著重在產業發展、勞務協作、消費幫扶、醫療教育等方面加強協作。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閩寧之手,只會愈握愈緊!相信隨著協作方式的升級,“山海情”一定會有更加精彩的續集!(記者 馬忠 文/圖)

  人物檔案

  鄭開煌,寧夏閩強塑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又到春暖花開時,春耕陸續開始,隆德縣的玉米、土豆和冷涼蔬菜種植都急需薄膜。目前,公司的10臺機器全部運轉,每天生產20噸薄膜。

  2016年,我來到隆德縣工業園區投資創業,得益于閩寧協作、得益于寧夏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讓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當初選擇來隆德,既是響應閩寧協作的號召,也想著把產業落戶到隆德,把技術帶給隆德百姓。經過6年的發展,現在公司每個崗位的骨干都是隆德人,公司已經徹底融入隆德的經濟發展中。目前公司招聘了當地22名工人,工人每月工資都在5000元以上。我熱愛這片土地,寧夏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的家人都已定居隆德,3個孩子也在這里上學。

  作為一名閩寧協作企業負責人,促進兩地協作、助力鄉村振興是我不變的初心,希望更多的福建企業家來到寧夏這片熱土投資創業。(記者 馬忠 文/圖)

  人物檔案

  陳振能(左),彭陽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

  2021年7月,組織安排我到彭陽縣掛職工作,讓我有幸成為閩寧協作的一員,能夠在新發展階段推動閩寧協作再上新臺階的過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閩寧協作承載著黨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映射著閩寧兩省區的深情厚誼。26年的閩寧協作,從東南到西北,跨越2000多公里,12批援寧干部和專技人才一任接著一任干,深耕彭陽、真情奉獻,與當地干部群眾一道苦干實干、攻堅克難。目前,彭陽縣產業飛速發展、結構持續優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收入大幅增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這次全國兩會,我希望代表委員帶著“責任”“真話”“感情”,傳遞我們的心聲,聚焦“業興、民富、村美、人和”,讓閩寧協作繼續助推彭陽產業提質增效、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全面振興賦能拓路,在新的趕考路上,奮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異答卷。(記者 剡文鑫 文/圖)

  人物檔案

  索紫矜,廈門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隆德分隊隊長、隆德縣第四中學七年級生物教師

  2021年7月,我作為廈門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來到隆德縣,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去年9月,我們正式走上隆德四中的工作崗位。初次站上講臺,遇到過種種困難和挑戰,但令人欣喜的是,隊員們通過每一次的備課、講課、批課,逐漸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

  23年來,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始終秉持初心,身體力行地播撒知識的種子,從教學、助學、團學三個方面深化了閩寧協作的幫扶情誼、傳遞愛心接力棒。

  來到寧夏已經有半年了,今年的全國兩會,我想請代表委員帶去我的心聲: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投身閩寧協作,助力鄉村振興,為當地文化、科技、醫療、產業等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希望能夠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鼓勵他們走上鄉村教育的一線,提高鄉村教育質量,關注鄉村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實現鄉村孩子們的讀書夢。(記者 剡文鑫 文/圖)

  人物檔案

  趙慧霞,寧夏赴福建務工人員

  2020年,在閩寧勞務協作政策幫助下,我和愛人一起乘坐隆德縣組織的免費專車,被“點對點”輸送到福建順邦防護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專業培訓學習,在生產車間從事車工工作。公司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隨著我倆操作技術不斷熟練,每月工資也不斷增長,現在兩人每月收入最高能達2萬元。

  2021年春節回家返崗時,我們夫妻倆不僅帶著20余名鄉親乘坐包機回到福建,而且把大兒子帶過來在福建讀書。對現在的工作,我們一家非常滿意,父母也都很放心,鼓勵我們繼續留下來工作。

  今年的全國兩會,希望代表委員帶去我的心聲:建議國家出臺更多的就業創業政策,讓我們務工人員走出家門,在外務工更有保障,工作生活更穩定。當然,我也期盼我和愛人通過穩定務工,不斷提升收入,在福建省站穩腳跟,安家落戶。(記者 馬照剛 文/圖)

  人物檔案

  王歸娃,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閩寧扶貧車間工人

  10年前,我們一家人從固原的大山里移民到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交通、飲水、就醫、孩子上學等方面改善了很多。2019年,村里建起閩寧協作扶貧車間,我到扶貧車間從事操作工,大家聚在一起干活,顧家掙錢兩不誤,心情非常舒暢。現在,愛人在村里的肉牛養殖場上班,我在扶貧車間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兩個孩子上學,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的全國兩會,希望代表委員帶去我的心聲:建議國家能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向基層傾斜,讓我們老百姓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掙錢,生活越過越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讓孩子將來有出息,家里的老人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記者 馬照剛 文/圖)

深化精準幫扶 共續山海不了情

——訪全國政協委員郭文圣

<p>  郭文圣				(圖片由福建日報提供)</p>

  郭文圣 (圖片由福建日報提供)

  一本翻了又翻的書,一部看了又看的電視劇,見證了住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郭文圣對閩寧協作長期以來的關切與思考。

  “《擺脫貧困》這本書,我翻了又翻,學習了很多遍。比如《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于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對我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就有著高瞻遠矚的指導意義。”同時,郭文圣還對20多年來寧夏干部群眾和福建援寧群體攜手讓“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的故事格外動容,“我特別愛看電視劇《山海情》,福建和寧夏的協作,是東西部協作的典范。”郭文圣認為,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正是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之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要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共同續寫山海不了情。

  如何聚焦精準?郭文圣建議,要切實以民生改善為重點,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精準扶貧,把幫扶資金用在刀刃上。“比如,加大道路、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入,推動結對協作向鄉鎮、村延伸。”

  精準幫扶后,如何進一步深化?郭文圣認為,要堅持把產業幫扶作為關鍵,幫助對口地區增強生產發展能力。“西部地區往往有著較好的生態資源,有著發展生態產業的優勢條件。東部地區可以幫助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并為其特色生態農業產品做好展銷對接,打響品牌。”同時也是一名泉州民營企業家的他如數家珍道,“一方面,利用好海絲泉州的平臺,將寧夏的特色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另一方面,福建民營企業發達,可以廣泛動員閩商等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協作中來,共同發展致富。”

  “總的來說,智力幫扶是根本。”回顧總結多年來幫扶和調研的親身經歷,郭文圣強調。他建議,要注重為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突出黨政人才培養,把西部貧困地區干部教育培訓列入福建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和班次,幫助培養急需人才。同時,突出高層次人才引進,組織開展福建專家學者寧夏行等活動,為對口幫扶地區引進高層次人才創造條件、牽線搭橋。(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助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擦亮閩寧協作金字招牌

  ——訪全國人大代表黃茂興

<p>  黃茂興(前) 			(圖片由福建日報提供)</p>

  黃茂興(前)(圖片由福建日報提供)

  “閩寧模式是全國脫貧攻堅范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相信這一模式將持續煥發新的生機活力。”談到閩寧協作,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的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打開了話匣子。

  黃茂興認為,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其目的在于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縮小與沿海地區之間的差距,促進東西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6年來,閩寧兩省區牢記囑托,共同演繹感人至深的‘山海情’,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山海情緣沒有斷點。新的征程上,如何進一步加強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把閩寧協作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結合工作實際和調查研究,黃茂興建議,福建和寧夏需要不斷拓展協作內涵,創新協作方式,優化協作機制,繼續攜手奔跑在通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首先要繼續發揮好政府的搭臺引導作用,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對山海協作雙方進行激勵和約束;福建繼續發揮幫扶帶動作用,特別是在產業轉移和產業鏈延伸中優先支持,增強寧夏山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寧夏則需要明確細化重點協作領域,增強服務意識,做好聯系對接工作。”

  黃茂興認為,要著力提升山海協作的市場化程度,動員各類企業參與閩寧山海協作,提高寧夏山區經濟穩健度、活躍度、開放度,提高市場效益、加快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借助“一帶一路”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在推動寧夏山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尋找立足點和突破口,實現山海共贏。更重要的是要增強東西部區域間教育幫扶力度,拓展幫扶關系,推動寧夏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同時注重提高當地師資隊伍質量,培育一批“能戰斗,留得住”的本土人才隊伍。(福建日報記者 嚴順龍)

期待“倍增效應” 讓山海情更深

  武夷六盤同脈搏,八閩塞上心相牽。

  26年,福建與寧夏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路上攜手同行,創造了我國東西扶貧協作的“閩寧模式”。

  26年,福建與寧夏對口協作、山海攜手,兩省區人民用真情和汗水,共同澆灌出閩寧協作的累累碩果。

  去年,兩省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囑托,深化東西部協作,編制“十四五”閩寧協作規劃,召開閩寧協作第25次聯席會議,簽訂合作項目49個,計劃投資114億元,福建省投入援寧資金6.1億元,兩省區簽訂的《東西部協作協議》任務全部超額完成。

  2022年,福建與寧夏的“山海情”將怎樣繼續上演?如何放大協作“倍增效應”,攜手并進共贏未來?

  在寧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互通互鑒 把家園建設得更美

<p>  馬慧娟</p>

馬慧娟

  2021年5月,“支持紅寺堡區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被寫進了閩寧兩省區簽訂的《“十四五”東西部協作框架協議》。

  “對紅寺堡區來說,這是一個重大利好、重大機遇。”在寧全國人大代表、吳忠市紅寺堡區玉池村村民馬慧娟關注著《框架協議》的落地:福建省22名援紅寺堡區掛職干部來了,泉州市惠安縣16家重點企業將為紅寺堡區提供4500個就業崗位……

  這些年,馬慧娟不僅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關注著閩寧協作,更以紅寺堡區一名普通農民的身份,參與、見證著閩寧協作。

  “我們現在住房寬敞了、產業建成了、收入提高了。寧夏的百姓打心眼里感謝福建人民!”馬慧娟說,這么多年,福建省不僅為紅寺堡區援建了學校、醫院、圖書館,讓大家入學、就醫條件更好,還派出一批又一批干部來到寧夏、來到紅寺堡,帶著大家“換思想”,和大家一起“找富路”。

  閩寧對口協作,不是一口井,而是萬眼泉。

  馬慧娟發現,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福建企業家到紅寺堡辦廠干事業,紅寺堡的紅酒等特產也借著閩寧協作走進福建,深受歡迎。“閩寧協作正由單向援助向雙向互動轉變、由扶貧協作向全面合作轉變。今后,期望寧夏與福建在壯大特色產業、加強技能培訓、促進穩崗就業、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力度,共同把家園建設得更美。”馬慧娟說。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馬宗保:攜手共贏 讓更多人才騰飛

<p>  馬宗保</p>

  馬宗保

  寧夏師范學院位于固原市。

  固原市,是閩寧協作重點之一。

  “閩寧在教育領域有著非常好的協作,寧夏師范學院是其中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住寧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師范學院院長馬宗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寧夏師范學院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和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福建師范大學派來的掛職人員在優化教學科研管理、加快創新團隊培育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0年,閩寧兩省(區)正式建立教育共建幫扶協作關系。20多年來,閩寧教育協作從“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幫扶,從單一支教捐資轉向教育全學段協作發展,從單向“幫扶學”轉向全方位教育領域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創新了教育協作的新路徑、新方式,助力寧夏教育扶貧、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20年,福建省累計在寧夏的寧南山區、永寧縣閩寧鎮捐資助學超1.57億元,新建、改擴建、維修中小學(幼兒園)80余所。1130余名優秀教師和270余名高校學子到寧南山區和閩寧鎮支教。2萬余名寧夏教師參加了福建國培計劃等培訓學習。自2015年起,寧夏每年選派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和中青年教師赴閩跟崗培訓、實踐,截至2021年,已有300余名教師受益。

  馬宗保建議,閩寧兩省區高校發揮各自的優勢,在用好六盤山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在學科專業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不斷拓展新境界,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記者 周一青 高菲 王鼎 文/圖)

  閩寧協作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

  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閩寧協作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26年來,閩寧協作發展中走出了一條先富帶后富共同發展、外力促內力共同奮斗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閩寧協作是消除貧困、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1996年,黨中央提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舉措以來,福建一直堅持幫扶寧夏,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

  在物質幫扶方面,福建企業到寧夏建設產業園區、扶貧車間,發展菌草、葡萄酒、冷涼蔬菜等,幫助發展適應水土、適銷對路的特色產業。同時,通過建立勞務基地、開展訂單培訓、實施定向輸送,組織西海固地區的貧困群眾到福建轉移就業,目前有5萬多人在當地穩定就業;在扶“智”和“志”方面,福建先后選派援寧干部11批183名、專業人才2000多人次到寧夏傳導理念、傳播技術、傳授方法,把“馬上就辦”的作風,“效能建設”的理念,“網格化、精細化”的社會管理模式,“生態意識”“市場意識”的樹立等“福建基因”廣泛注入寧夏。20多年的閩寧協作,為寧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強大支撐。

  閩寧協作是推進全面鄉村振興、走向共同富裕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消除貧困、推動共同富裕,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由于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薄弱,在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寧夏脫貧地區脫貧成果尚不穩固,產業基礎還很薄弱,脫貧人口經濟收入仍不穩定,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任務較重。寧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需要繼續推進閩寧協作發展。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強調指出,要適應形勢任務變化,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閩寧兩省區深化閩寧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創新閩寧協作方式,推動閩寧協作從過去單向的扶貧解困走向經濟合作、產業對接、商貿往來相融合的互利共贏發展,從單一的經濟援助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人文科技多領域全面合作發展,實現優勢互補、經濟互惠、發展互利,推進鄉村振興,促進閩寧實現共同富裕。

  閩寧協作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新發展階段,寧夏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存在著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存在著民生領域的教育醫療養老服務等問題,存在著城鄉居民收入相對低的問題,從相關統計數據看,2021年寧夏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與東部地區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如何進一步加大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求,推進實現共同富裕,這是需要我們繼續回答的重大課題。(寧夏區委黨校(寧夏行政學院) 狄國忠)

【編輯】:張靜
【責任編輯】:張靜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在线播放 | 欧美性色黄大片四虎影视 | 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 | 综合图区亚洲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日本高清v | 又大又硬又粗又爽免费 | 最近韩国高清免费 hd | 三级在线国产 | 日韩免费不卡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四虎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亚洲视频黄色 | 日本高清色www | 欧美系列在线 | 亚洲视频导航 |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日本h在线| 日本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 国产 日韩 | 伊人久久婷婷丁香六月综合基地 |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网址 | 青青娱乐网 | 亚洲激情欧美 | 日本免费高清在线 | 日日摸夜夜欧美一区二区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干 | 亚洲 欧美 日韩 另类 |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在线 | 日韩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 | 日韩在线网 | 四只虎免费永久观看地址 | 欧美在线播放 | 日韩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毛片 | 欧美天堂在线观看 | 日本成人精品 | 特色毛片|